• 老师列表
  • 辅导员列表
  • 皇甫军伟
    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国家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组... ...
  • 马宁
    国际EAP协会认证企业EAP项目导师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系统关系治疗师 中国教育部及教育学会... ...
  • 林格
    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任职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中国关心... ...
  • 程鸿勋
    著名教育专家,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学习科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 ...
  • 武志红
    著名学者。1974年生,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 2001年获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广州日报社”心理专栏”负责人... ...
  • 郭思乐
    1944年9月生,广东梅州市人。1964年大学毕业。1989~1 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留学苏联教育科学院。现为广东省... ...
  • 唐曾磊
    著名教育专家,思维方法研究专家,三倍快速学习技术创始人,原北京齐贤国际教育科技发展中心校长,现任国家社科基金... ...
  • 林华民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 ...
  • 陆士桢
    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工作10年,后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辅导员杂志社... ...
  • 佟乐泉
    著名教育专家,语言心理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暨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 闵乐夫
    北京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家教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
  • 关鸿羽
    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 ...
  • 冉乃彦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教科院副研究员,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 ...
  • 田玉
    著名教育专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作文教研室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特聘项目专家,北京树人... ...
  • 卢勤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 孙云晓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 ...
  • 温金海
    温金海先生,香港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总干事,中华读经活动的最早提倡者和宣传者。2001起亲自捐款并发动社会募捐... .. .
  • 董进宇
    一个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一个贫困地区贫苦家庭的孩子,不仅凭自己坚毅的努力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吉林大学... ...
  • 赵钰琳
    北京大学教授,原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长,全国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协... ...
  • 杨凤池
    著名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屈开
    屈开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完成了两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译名“开心妈妈”。国内著名亲子...
  • 安俊平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组成员,主要承担课程... ...
  • 陈建翔
    著名教育学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
  • 钱志亮
    著名教育学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师从中国特教奠基人朴永馨教授、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
  • 刘弘文
    弘文学堂创办人、首席讲师,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刘先生出生在“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荆州市,儿时就享受传统文化... ...
  • 韩望喜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韩博士师从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长期从事人性与人生问题的研究。
  • 侯林
    侯林,全国妇联婚姻家庭指导师执行讲师、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深圳市妇联“阳光家庭”专家讲师团成员、宝安区妇联妇女... ...
  • 魏东林
    生于1970年3月,湖南长沙人。2005年4月北上京城创办“企业国学堂”,2007年更名“明伦书院”, 魏东林先生坚持秉承... ...
  • 宋秋敏
    中国词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 ...
  • 汤添顺
    马来西亚籍华人。 资深行为心理学专家。 青少年素质培养实践者。 1972年,进入新加坡警队并成为飞虎队队员。
  • 徐晋如
    毕业于清华、北大两大校中文系。博士学历,当代知名青年诗人、学者、儒教徒。现执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著有《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忏慧堂集等》。
  • 刘道溶
    南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南山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家庭教育问题。
  • 蒋平
    深圳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咨询与催眠治疗专家,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系列片《学生心理训练》主讲嘉宾。
  • 彭小琪
    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睿智奥尔夫音乐培训中心教学总监,资深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 陈承毅
    陈承毅,在近40年中医药养生实践工作中,潜心研习中华传统医学“治未病”预防疾病理论,研习蒋维乔《静坐养生法》和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深得静坐养生和真气运行实践精髓。
  • 毕淑敏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 宋承昊
    宋承昊, CCTV-少儿《成长在线》专家组成员、CCTV-2《理财教室》教育理财主讲人,深圳市市民文化大 宋承昊讲堂家庭教育主讲专家;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中国青少年成长规划中心专家;
  • 姚鸿昌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华讲师网亲子教育首席讲师。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三十多年,曾获得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妇联颁发的
  • 陈一筠
    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系中国第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 赵忠心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生趣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
  • 韦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原东南大学校长。
  • 李晓凡
      李晓凡简介.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
  • 许添盛
      许添盛医师毕业於台北医学院。曾任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家庭医学科专科医师,但为了更瞭解人类的精神、心灵对身体的影响,於是转入精神科领域,曾执壶於台北市立疗养院精神科,现任台北县立医院身心科主任。
  •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
  • 王东华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致力人类文化启蒙的另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80万字),1999年一经推出,即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 李艳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负责人,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中国睡眠医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委员。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中心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深造。
  • 吴章鸿
    湖北省武汉市人,家庭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特聘“志愿辅导员”。2002年5月作为“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入选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并
  • 黄孔辰
    深圳市福田区正处级调研员、深圳市福田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深圳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现任)
  • 齐大辉
    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教授、中国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美国美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华侨学院副院长、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 张远山
    自由撰稿人、独立作家、庄子研究学者。思想尖锐,学养深厚,因狠批两千年专制制度以及儒家官学、力挺以自由为核心理念的庄子哲学而备受学界关注。
  • 杜蔚
    现代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实践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教学及教育专家的整合工作。多年来,潜心研究行为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国学经典启蒙教育等。深入近千个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服务,在情绪控制、沟通表达技巧、孩子行
  • 庄荣辉
    庄荣辉,美国NLP大学「身心语言程序学高级执行师」、美国DISC性格分析师,NLP培训导师、美国体验式培训导师,NLP情商管理专家,亲子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家长和青少年的培训和辅导工作,举办各种有关情绪
  • 扶忠汉
    扶忠汉,台湾著名学者,“扶忠汉英语”的创始人。“双向式英语”教学法是扶忠汉先生几十年来英语教学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佳途。 1983年月10月20日,美国密苏里大学校刊称赞扶忠汉先生...
  • 孙瑞雪
    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
  • 刘冰
    刘 冰 资深国学教育专家。1946年生。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迄今已达40年。是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网上青少年国学院名誉院长。
  • 王金战
    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 马少山
    马少山,省级家教名师,心理咨询师,阜阳市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颍上县关工委常委、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颍上县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 张乐群
    张乐群, 1981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副教授,现任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副秘书长,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得安徽省学习陶行知先进个人一等奖,曾任阜阳市
  • 刘克仲
    刘克仲,毕业于皖南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阜阳市体委主任,颍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阜阳市颍州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德教、家教讲师团团长,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成员。
  • 周陶钧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际心理咨询师;中国教育学会国家“十.一五”科研(幼儿习惯教育)课题组研究员
  • 陈家相
    曾任阜阳市十五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十五中家长学校校长。现任十五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家长学校校长、颍州区关工委常委兼副秘书长、颍州区家教讲师团副团长、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成员。
  • 陈永珍
    颍泉区关工委常委,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讲师,被安徽省教育厅关工委评定为省级家教名师,从事关工委和家教研究工作16年。
  • 马玉
    十五中家长学校 教务处主任,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十五中“心理健康研究室副主任”、 颍州区优秀班主任、颍州区优秀教师、
  • 张新宇
    原阜阳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阜阳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关注并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其《教子十二变》一书被评为中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
  • 朱代三
    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皖南在学数学系。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教研与家庭教育工作。现为颍泉区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副主任、关工委常委。
  • 宁义南
    宁义南,1935年12月生,原系阜阳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教改研究室主任,政协安徽省委会第六、七、八届委员、常委,民革阜阳市第一届主任委员,政协阜阳市委员会一、二届副主席。现任阜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 刘传玲
    颍泉区教坛新星,颍泉区中市区家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阜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讲师,阜阳新闻广播《倾诉》栏目特约顾问
  • 陈斌
    陈斌,男,1953年5月1日出生,湖北恩施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大教育学硕士,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宣传
  • 王永攀
    王永攀,出生于1962年,大专学历,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校长。
  • 杜秀芳
    101网校徐州分校校长,徐州一中校外教育辅导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市人大代表。
  • 赵文汉
    赵文汉,语文特级教师。阜阳市首届名师,阜阳市教育局为其建立“阜阳市名师赵文汉工作室”,并授予“首席名师”称号。
  • 廉月富
    廉月富,现任太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 尚印
    现在颍泉区教育局关工委工作。 中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研究会会员;
  • 王献振
    王献振,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讲师。先在原太和二中、一中执教十余年,后调入党政机关。
  • COCO
    COCO(刘璐),国际著名心灵成长导师,长期在美国、瑞士、意大利、印度等地游学。接受了欧林光的课程、菲登奎斯(feldenkrais)学派的肢体重建、美国伊沙兰学院(Esalen Institute)
  • 朱从生
    朱从生,70年于安农大毕业,同年在太和57大学任教。
  • 徐贺仁
    49岁,中共党员。教师。中教高级。 县家庭教育讲师团秘书长。从事教育工作30年。
  • 小平
    小平。亲子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AP项目导师。
  • 范刚
    范刚,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胡总中心学校校长、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黄俊清
    黄俊清,国学导师,师承终南山国学院,随名师潜心研习,实践力行、实证中华传统文化。
  • 王虎
    王虎, 共产党员,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中学数学第五届理事。
  • 蔡晨瑞
    蔡晨瑞 心理咨询专家,高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北京意象对话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特聘讲师.
  • 郭筑娟
    郭筑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意象对话心理导师,企业EAP项目导师。
  • 周莉
    周莉,女,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 暂无义务辅导员
禅修因是子静坐法真气运行法理论体系实验报告治病机理练功方法练功指导活动介绍主训老师我的微信
在线课堂 活动图片 活动视频 学员分享 活动报名

简     

   本篇为近代著名学者蒋维乔创立的著名静坐功法。蒋维乔,号因是子,江苏常州(武进)人,于佛学深有造谐。他创导的这套静坐功,以天台系的止观法及六妙法门为基础,在气功的诱导入静和呼吸法上独具特色。蒋先生少年体弱多病,青年时期患肺结核咯血,经练气功而治愈,此套静坐法可以说是他气功实践的总结,是行之有效的功法。

 

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

 

学习止观法及六妙法门之前,首先应该做到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五个方面。

(一)调饮食——人身臂如机器,机器转动必须加油、加煤,人身运动就必须饮食。饮食先经过口腔的咀嚼,与唾液混和,再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转入小肠,所有各种食物必须在小肠里消化完毕,方变成乳状的养分,入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可知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然吃的东西若过多,胃肠不能尽量消化和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余物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致气急身满,静坐得不安宁。又吃的东西若太少,就有营养不足,使身体衰弱的顾虑,也于静坐不相宜。所以饮食需调匀。

我们的习惯,总喜欢多吃,最有相宜;应该在进食以后,略有饱感,就即停止。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这句话极有意味。

又食物不能过于厚味,能够蔬食更好。凡在吃饮的时候,不宜静坐,通常要在食后经过两小时,方可入坐。早晨起来,盥洗以后,但饮开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

(二)调睡眠——人们劳力、劳心以后,必须有休息的时间,以恢复体力。睡眠乃是最彻底的休息。常人睡眠以八小时为度,过多就要使精神困昧,于静坐不相宜,过少则体力没有完全恢复,心境虚恍,也于静坐不宜。所以睡眠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叫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

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方为合理。

(三)调身——端正身体的姿势,叫做调身。调身在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身体的动作,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修静的人,平常行住进退,应力求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举动若粗,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于入静,所以在坐前,应预先把它调和好,这是坐前调身的方法。

到入坐时,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坐凳上,须要解衣宽带,从容入坐。先安置两脚,若用趺动(双盘),就把左脚小腿曲屈加右股上,令左脚掌略与右股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曲屈加于左股,使两脚底向上,这时两股交叉成三角形,两膝盖必紧着于褥,全身筋肉,好像张弓,不致前后左右倚斜,这是最正确的姿势。然年龄稍长的人恐学不来,则可改用半趺(单盘),单以左脚小腿曲置右股上,不必再把右脚小腿牵加于左股上面。如果单盘也不能做到,可把两小腿向后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可。

其次,要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小腹,轻放在腿上。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就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头颈也要端正,令鼻与脐如垂直线相对,不低不昂;接着开口吐腹中秽气,吐毕,把舌头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清气呼浊气三次至七次。吸气毕,即闭口,唇齿相着。舌仍旧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正,兀然不动。坐久若微觉身体或有俯仰斜曲,应随时轻轻矫正,这是坐时调身的方法。

坐毕以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地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热以后,擦两眼皮,然后开眼,再擦鼻头两侧,再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直至足心而止。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等待汗干以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身的方法。

(四)调息——气体经鼻出入,一呼一吸为一息。静坐入手最重要功夫,就在调息,呼吸有下列四种相:

1、喉头呼吸——普通的人,不知卫生,呼吸短而且浅,仅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量,因此达不到彻底吸氧吐碳的功用,血液循环不得旺盛;

2、胸式呼吸——这比较前面稍好,气体出入能够达到胸部,充满肺叶,体操时的呼吸运动就能做到这地步,然以上两种仍不能算作调息;

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感觉气体能够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向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尽量外散。这方是静坐的调息。学者应该注意,呼吸时丝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自然到达腹部,连自己耳朵也听不到鼻息出入的声音,方是调相;

4、体呼吸——静坐功夫,年深月久,呼吸深细,一出一入,自己不觉不知,好像入于无呼吸的状态,虽然有呼吸器官,若无所用之,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地步,乃达到调息的极功。

学者在平时应该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浅,宜从喉胸而渐达腹部,是为坐前调息的方法。在入坐时,息不调和,心就不定,所以必须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调息也可用数息法,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第一息至第十,然后再从第一息数起;若未数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断,就再从第一息数起,反复练习,久久纯熟,自然息息调和。这是坐时调息的方法。因调息的缘故,血液流通,周身温热。

坐毕收功时,应该开口吐气,必待体中温热低减,恢复平时常态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息的方法。

(五)调心——人自有生以来,一直用脑想事,念头生灭不停,所谓“意马心猿”,最不容易调伏。静坐的功夫,就在能否调伏杂念。人在未入坐前除卧以外,就是行与往,应该先对这行和住二项常常检点,一言一动,总须要心意平和,集中,勿令驰散,久久自然容易调伏。这是坐前调心的方法。

至于入坐时,每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大凡初学的人,每患散乱,练习稍久,杂念减少,就容易昏沉,这是用功人通病。治散乱的病,应当把一切放下,看我的躯体也是外物,不去睬它,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间,自然够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可把这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大抵晚间静坐,因白天劳倦,易入昏沉,早晨入坐,就可避免。此外,也可用前面数息方法,从一到十,数得不乱,久久习熟,心与息相依,则散乱昏沉两病都可避免。这是坐时调心的方法。坐毕,也要随时留意,勿再胡思乱想,这是坐后调心的方法。

以上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际系同时并用,为文字记述便利起见,乃分作三节,读者应该善于领会,切勿逐节分割去做。

                                                     

 

止观法门

 

静坐时,身体四肢安放妥当,呼吸调匀,但只是这个心最难调伏。人们的心,一向是追逐外物,如今要把它收回来,放在腔子里,真不是容易的事。这时应该耐心练习止观法门。学者对前面的调和功夫,做得有点成效以后,应进一步学习止观;就是调和功夫没有得到成效,一直学习止观也是可以的。

止是停止,把我们的心念停止下来。心念好比猿猴,一刻不停,怎样下手呢?我们要猿猴停止活动,只有把它系缚在木桩上面,它就不能乱跳了。

“系缘止”——修止的第一步,叫“系缘止”。心念活动必定有个对象,不是想一件事体,就是想一样东西,这依附的事物,叫做缘;心念忽想甲,忽想乙,忽想丙、丁等,叫做“攀缘”。我们把这个心念系在一处,比如锁系住猿猴,所以叫做“系缘止”。

这个止法有好几种,今就通常适用的的举出二种:1、系心鼻端——把一切杂念抛开,专心注视鼻端,息出息入,入不见它从那里来,出不见它从那里去,久而久之,杂念就慢慢地安事实上下来;2、系心脐下——人们全身的重心在小腹,把心系在这个地方,最为稳妥。这时应该想鼻中出入的息像一条垂直的线毛直通至小腹;久后不但杂念渐停,并且可以帮助调息功夫。

“制心止”——学习系缘止稍微有点纯熟,就可进修“制心止”。什么是制心止呢?前面说的系缘止是就心的对象方面下手,而制心止直从心的本体上下手,就是看清我们心中念头起处,随时制止它,断除它的攀缘。这比系缘止为细密,是由粗入细、由浅入深的功夫。

“体真止”——再进一步,要修“体真止”,比制心止更高。前面两法,还是修止的预备工作,此法才是真正的修止。什么叫做真止呢?体是体会,真是真实,仔细体会心中所想的事物,倏忽都会过去,不必去想它,这样所有杂念,不必有意去制它,自然会止息。没有杂念,就是真实,心止于止,故叫它体真止。

练体真止时,应在静坐中追寻杂念的源头,并闭目返观自身,自幼而壮,而老,而死,细胞的新陈代谢刻刻变迁,刹那不停,这是自然规律,我们自己也把握不住;又返观我的心念,念念迁流,过去的念已谢,现在的念不停,未来的念没到,究竟可以把握住那一个念为我们的心呢?可见杂念一生一灭不止,练功时都应停止,杂念停止,那就是真实境界。

学静坐的人起初是心思散乱,把持不住,这叫做散乱。散乱是心向上浮,治散乱的方法,就要用止。止而又止,心思渐渐收束,不知不觉,坐下不久,又要打瞌睡,这叫做昏沉,治昏沉的方法,就要用观。观不是向外观,是闭目返观自心,也有三种,介绍如下。

空观——观宇宙中间一切一切的事物,大至世界山河,小至我的身心,都刻刻在那里变化,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提起这心,观这空相,叫做“空观”。

假观——空观练习稍久,入坐后再看这心,念头起外,每一念头必有一种对象,对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世间的事物,都是内因外缘凑合而成。今姑举一例:如五谷种子能够生芽,是内因,水土能够养育种子,是外缘,若把种子藏在仓里,不去播种,就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内因,缺乏外缘,因缘不凑合之故。又如有田土,有水利,你若不去下种,也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外缘,缺乏内因,因缘也不凑合之故。凡世间的事物,都是因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我们心中念头的起落,也是如止,丝毫不可执着,如此观察,叫做“假观”。

中观——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空,观假时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天依天着,洞然光明,这叫做“中观”。

上述止观法门,表面好像有些区别,实则不过在修持时修心的运用方向或有时偏于止,或有时偏于观罢了。克实说来,就是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止时决不能离开观,时也决不能离开止。学者切勿拘泥文字,应该随时活用为要。

 

六妙法门

 

上面讲过的静坐调和功夫,虽然把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并说,仍偏重在身的方面;止观法门则偏重在心的方面;本节“六妙法门”则着重在息的方面。息是生命的本源,假如一口气不来,那时身体便是一个死物,神经不能再有反射作用,心也死了,生命就此完结。

六妙法门专教人在这个息上用功,是静坐彻经的方法。学者修习止观以后,进修这个法固然可以,就是不修习止观,一直学这法门,当然也是可以的。

六妙法门有六个名称: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什么叫数呢?就是数息。数有二种:(一)修数——学者入坐后,应先调和气息,不涩不滑,极其安祥,徐徐而数,从一数至十,或数出息,或数入息,听各人的便,但不应出入都数;心注在数,勿令驰散,若数不到十,心忽他想,应该赶快收回,从一重新数起,这叫“修数”;(二)证数——数息日久渐渐纯熟,从一到十,自然不乱,出息入息,极其轻微,这时觉得用不着,这叫“证数”。

——就是随息,此后应该舍“数”修“随”,随也有二种:(一)修随——舍掉前面数法,一心跟随处的出入,心随于息,息也随于心,心息相依,绵绵密密,这叫“修随”;(二)证随——心既渐细,觉息的长短可以遍身毛孔出入,意境寂然凝静,这叫“证随”。久而久之,又觉得随息还是嫌粗,应该舍“随”修“止”。

——就是止息。止也有两种:(一)修止——不去随息,把一个心,若有意,若无意,止于鼻端。(二)证止——修止么后,忽然觉得全身好像没有,泯然入定。这叫“证止”。用功到这地步,学者应知定境虽好,仍须用心来观照息,令它明了,不着呆于止,这时应该修“观”。

——就是观息。观也有两种:(一)修观——这时于定心中细细审视微细的息出息入如空中的风,了无实在。(二)证观——观久,心眼开明,彻见息的出入已周遍全身毛孔,这叫“证观”。此处止、观两法,虽然与前节的止观名字相同,而含意略异,因为上面所说止观是从心下手的,这里的止观是从息下手的。修观既久,应该修“还”。

——就是还息。还也有两种:(一)修还——我们既然用心来观照这息,就有能观的心智,所观的息境。境与智对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该还归于心的本源。(二)证还——这能观的心智是从心生,既从心生,应随心灭。须知心的生来来好比水上起波,波平方见得水的真面目;心的生灭,一如波浪,除去杂念,才能见到真心。真心本自息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无观心,无观心也就没有观境,这叫“证还”。既证巳,尚存一还相,应当舍还修“净”。

——就是净息。净也有两种:(一)修净——一心清净,不起分别,这叫做“修净”;(二)证净——心如止水,杂念全无,真心显露,也不是妄想以外另有个真心,要知没有杂念就是真,犹如波平就是水一样,这叫“证净”。

以上六妙法门,数与随为前功,止与观为正功,还与净为练功的结果。

因此,六门中间,以止为主,观只是帮助这个止,叫它了了明明,然后能够得到还与净的结果。




生命与呼吸

 

凡是一个人,从呱呱堕地开始,就必需呼吸,可见有生命就有呼吸,有呼吸也就有生命,这两者的关系,正像形影的不能分离一样。

掌握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肺部能够一张一缩,缩的时候,把身体的浊气(二氧化碳),从鼻孔里呼出来,张的时候,把新鲜空气(氧气)从鼻孔里吸进去,这样一呼一吸,叫做鼻息。这种呼吸,生理学上称它为外呼吸。肺从空气中摄取氧气给予血液,同时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在肺里面完成气体的交换。

另外,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从心脏发动,由动脉管将动脉血输出,把从肺里吸收来的氧气运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分配给全身的各部分组织,又接受各部分组织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由静脉管输回心脏,再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部,释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成为动脉血,由肺静脉输回心脉,如此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生理学上把人体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因此,呼吸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保证身体内氧的供给,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人体里面这种有规律的、有条不紊的呼吸运动,必需很多器官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高级神经中枢和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呼吸对人们生命的关系如此密切,道理十分明显。然而一般人往往只以为维持生命最需要的是饮食,不饮不食,就要饥渴,甚至死亡,却不知道呼吸比饮食更加迫切。人们若断了饮食,可以活几天,若一旦闭塞口鼻,断绝呼吸,只要几分钟就会死亡。这就是呼吸比饮食更重要的证据。但是,由于人们要得饮食,必需得用金钱去买,而空气则可任意在大自然中随时取得,不费一些劳力和金钱。所以,人们相对地只知饮食的需求,而忘却呼吸的重要了。

 

疾病的来源

 

人生在世,不论男女老少,都可能遭到疾病。疾病的原因有内伤和外因两种:内伤是脏腑不调和,或者内脏器官局部有损害;外因是气候的变化(风、寒、暑、湿、燥、火)。然不论内伤和外因,都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影响内外呼吸的气体交换,所以就容易生病。

应该说明,疾病的来源当然有不能简单地用内伤外因来概括一切,即使是内伤外因,也还应该注意环境的因素。总之,如果能在平时小心预防,比病起以后去求医治疗,要好得多。

 

疾病的预防

现在大家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都有相当的认识和重视,这对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有一定作用。然而,我国自古相传的呼吸习静养生法,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却有它独到之处,它的微妙,也就是针对呼吸着手。

人们一般的活动不外四种:一种叫做“行”,也就是下肢的行动;一种叫做“住”,也就是立定在那里;一种叫做“坐”,也就是依靠坐位固定肌肉;一种叫做“卧”,也就是卧倒身肌肉放松。但是练习呼吸以坐的时候最相宜。因为行、住时,和身体和精神不容易安定,卧时身体和精神又易于昏沉,只有坐时既安静又不易发生昏沉,所以通常称之为“静坐”。这种静坐在我国流传下来有几千年之久,其主要目的,就是使血行保持正常,无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治病;只要有耐心,每天不断地练习,就能获得很大的效果。

 

静坐的方法

身体的姿势

(一)两脚怎样安放:少年筋骨柔软,可用“双盘膝”,就是把左小腿盘上,加在左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小腿盘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它的好处是两膝盖必定紧贴在坐垫上,坐的姿势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但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习,中年以上的人,学起来更难,所以不必勉强。

其次是“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盘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这比双盘膝容易更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己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

倘若老年人连单盘膝也做不到,也可以把脚盘在两小腿下面,这叫“自然盘膝”。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另外,两腿有毛病的人,连向下盘也做不到,也可把两脚垂下平坐,但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叫做“四肢团结”,或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90度直角,这叫做“端坐式”。

初学盘腿时,入坐时间略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时再盘,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二)两手怎么安放:两手臂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贴近小腹脐前部。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面,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

(三)头颈、面孔、眼睛、嘴巴: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微闭,嘴巴也要闭合,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腭。

(四)卧式:上文说到的行、住、坐、卧,是人们举止的四种威仪,都可以用习静的功夫。当然,行时习静为最难,住时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时做不到。坐时行功最合标准,所以把它作为主要的练习方法。卧时虽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防以卧式来代替。

卧式如人们睡卧一样,有仰卧、侧卧两种。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叫“仰卧式”,但应将头、肩等部略垫高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姿势的要求同前述。

至于侧卧,虽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当以右侧卧为宜。因左侧卧,使心脏受压迫,不是顶好;右侧卧时对耳、目、口、鼻等姿势的要求也同前述,但头及上身须略前俯,上面的腿应比下面的腿稍弯曲些,使之达到最舒适的程度,自膝盖以上的大腿叠于下面的腿上,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就很自然地贴放于下面小腿和脚的后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弯曲,上面的手也自然地伸出,掌心向下,轻轻放于髋关节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开,放于头畔枕上,距离头部少许,离头远近可依是否觉得顶舒适为准。这个2个法叫“侧卧式”。在功夫上有个名字,叫做“狮子王卧法”。

 

精神的集中

 

静坐的时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脐下约一寸三分的部位,称“下丹田”)。初学的人,对这种工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灭,没有稍钟停止,所以说妄念如“意马心猿”,最不容易调伏。静坐的最后工夫,就是要能调伏这些胡思乱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够出现一种无念境界。那么怎样下手呢?应该在平常行动和做事的时候,时刻当心,不要乱想。

静坐的时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逐渐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方法。

如初学者觉得这种定力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垂窒时可目观鼻准,叫做“视鼻端白”。静静地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闻不觉。口必须自然闭合,当口津多时,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自然的意守下丹田,其方法亦如上述,这样可以得到不少的帮助。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仍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其他姿势亦如前述,而最重要的,仍在于“意守下丹田”。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还有一句最紧要的话,就是要请读者记住下一原则:因为这几种方法,都是最妥善安全的方法,可以没有流弊,所以读者但择哪一种方法在实地练习时经常觉得最舒服者,就是那一种方法对他最为合宜。

初学静坐的人,常常说:“我没有学习静坐的时候,妄念倒还少,一入坐后,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的妄念本来随时都能有,平时因和外面环境接触,把注意力分散了,故不觉得多;习静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这是一种初步的自我感觉,能够从这下手,返观自心,追索妄念是怎样生起来的,练习久了,它自然渐渐会减少,不必怕它。

初学的人,又有两种现象:一是散乱,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一是昏沉,时时在打瞌睡。大概初学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乱,无法收敛,练习的时日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出现昏沉,这是学静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治散乱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一心注意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一般说来,人们因为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起入坐,因为夜里睡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呼吸的练习

上面说到人们生命的维持需要呼吸,呼吸习静法就是对准呼吸下手,故呼吸的练习很重要,应该详细谈谈。

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浅,不能尽肺部张缩的力量,因此也不能充分吸入氧气吐出炭酸气,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这里举出练习方法如下。

(一)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到出入的声音。

(二)气息应该慢慢地加长,使它达到小腹,但要完全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练习,久后就能够达到调息的目的。

(三)人们胸中,在肺的下部,胃的上面,有横膈膜(也叫做膈肌)。开始练习呼吸的人,往往觉得胸中气闷,这是因为没有推动膈肌的缘故。推动的方法,是在吸气时候从鼻中徐徐吸进新鲜空气,使肺底舒张,膈肌下降,呼吸的时候,吐出浊气,下腹部收缩,使膈肌向上升,这样一上一下地运动会使膈肌灵活,于是觉得胸部空松,就不气闷了。

(四)腹中的大小肠,最为柔软,血液容易至此滞留,呼吸的气,逐渐深长,达到小腹,腹部就有弹力,能够把滞留在腹腔内的瘀血疏通出去达于四肢。

(五)呼吸的气,必须从鼻腔出入,不可用口。为什么呢?因为鼻子是专可呼吸的器官,鼻孔里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倘呼吸的时候,把嘴张开,一则妨碍鼻子的功能,二则灰尘和微生物容易入口,发生疾病。所以不但静坐时候要闭口,在日常活动时,也以闭口为宜。

 

治病与防病的功效

这个方法,对于治病防病的功效是说不尽的。大凡慢性的内症,药物所不能治疗的,此法呆能奏效。如今不说空话,举出实例:如我本人,少年患严重的肺病,没有方药可以医治,就用这法,根本治好。我在1914年写成“因是子静坐法”,出版以后,销行数十万册,其中直接间接依照我的方法治好痼疾的人;不知有多少,大概我都不认识他们,然而与我通信讨论的人极多,可异从前国为俗务繁忙,不能把问答的信件一一录下,甚觉可惜。

我现在虽然已经83岁了,尚能耳聪目明,手轻脚健,终年没有疾病。近数年来,也很少伤风感冒,碰到气候突变或阴雨潮湿的时候亦无不快之感,这是我本身对呼吸习静治病防病的体验。

 

动与静应兼修

 

古时之养生法,本有外功与内功两种。外功着重身体的运动,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如专门呼吸习静,不使身体活动是会有偏差的,所以必须兼习外功。外功以八段锦最简单,太极拳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功夫去学,每天做广播操也可。内功有许多种类,然总离不了呼吸习静,因为呼吸习静是内功的基础。

我从前所写的静坐法,未曾提及外功,是一个缺点。我练习太极拳二十余年,近来仔细体验,知道它对呼吸习静大有帮助,所以动与静兼修,不可偏废,单修外功,不修内功,也不宜。